🐝 #53 - 我从 900 种最流行的开源人工智能工具中学到了什么?
Canvas 和 Brightspace 在北美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使用集成了人工智能的电子教科书、让教师能日常使用电子黑板最好的办法是具备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内容。
▎公告
因下周需要完成一个教育技术领域外的调研任务,得休刊一期,特此公告。
▎文章
1、美国和加拿大高等教育 LMS 市场现状:2023 年终版 / 美国
https://onedtech.philhillaa.com/p/state-of-lms-market-us-canada-year-end-2023
一家教育技术咨询机构出具的调查报告,使用了两个指标来衡量 LMS 厂商的市场占有率:
注册(签约)机构数
Canvas 以 41% 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北美市场的领先地位。Blackboard 的市场份额从 18% 下降到 17%。Moodle 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16%,而 Brightspace 则增至 16%。
注册学生数(大多数 LMS 公司都是根据注册人数来确定其对每所学校的定价)
按注册人数计算,Canvas 占 47% 的份额,其次是 D2L Brightspace 占 19%,Anthology 的 Blackboard Learn 占 18%,Moodle 占 11%。
2、我从 900 种最流行的开源人工智能工具中学到了什么? / 美国
https://huyenchip.com/2024/03/14/ai-oss.html
我认为文章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对人工智能技术栈(具有依赖关系的技术组件)的定义,如此,我们也能以该视角来更快了解一个人工智能开源项目的作用: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模型开发(Model development)
这一层提供开发模型的工具,包括建模和训练框架(transformers、pytorch、DeepSpeed)、推理优化(ggml、openai/triton)、数据集工程、评估、.....。任何涉及更改模型权重的工作都在这一层进行,包括微调。
人工智能工程(AI engineering)
应用(Applications)
从这些开源项目上来看,最受欢迎的应用类型是编码、机器人(如角色扮演、WhatsApp 机器人、Slack 机器人)和信息聚合(如 "让我们把这个连接到我们的 Slack,让它总结每天的信息")。
3、培生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工具扩展到更多 Pearson+ 电子教科书中 / 英国
https://campustechnology.com/Articles/2024/03/11/Pearson-Expanding-Generative-AI-Study-Tools-to-More-E-Textbooks.aspx
自教育公司培生(Pearson)于 2023 年秋季在其 Pearson+ 电子教科书的测试版中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学习工具以来,该功能越来越受欢迎,该公司已宣布计划在 2024 年秋季增加至少 40 种数学、科学、商业和护理方面的教科书。
电子教科书主要是面向大学生售卖,因为大学生通常会有自己的电子设备。至于大学生选择使用电子还是纸质教科书,取决于个人。在选择使用电子教科书时,学生给出的理由一般包括:便携性(支持各种移动设备)、价格相对便宜以及看到出版商的广告后打算尝试等(资料来源)。现在看来,学生又多了一个选择电子教科书的理由。
4、如何让学习像社交媒体一样令人上瘾 / 美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FORpg0KVo
如果你想用智能手机提供教育,你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智能手机内置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容易上癮的”毒品":抖音、Instagram、手机游戏。
你看,通过智能手机提供教育,就像是希望人们吃下健康的西兰花,但在旁边却摆着史上最诱人的甜点。如果你真的想让每个人都接受教育,你不仅要让它触手可及,还得让人们真正愿意去学习。
多邻国(Duolingo)是怎么做的呢?根据演讲内容,可大致总结为两点:
1、借鉴 Instagram、抖音或手机游戏应用中的心理技巧:演讲者(多邻国创始人)举的例子很简单,即强调用户连续登录(学习)天数。
2、提醒人们学习:有一个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决定了何时向用户发送通知以及发送什么样的内容。
个人认为第一点就是在运用游戏化的设计方法——向用户提供各方面的即时反馈。具体来说,连续登录的天数、关卡进度、任务进度、积分、排名等等,这些都是针对用户一个个(小)行为给出的反馈。即时反馈给用户带来的是一种确定感(或者说控制感),这可以让人们感到更加自信和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或者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该感受能造成让人上瘾的效果。
关于通知机制,虽然说背后有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来决定何时给用户发什么消息,但程序终归也是人设计的,本质上其实是设计者(人)与用户(人)的对话。也因此,用户会有一种给自己发通知的猫头鹰(多邻国的吉祥物)并非冰冷程序的感受,这会让用户更重视其提醒,甚至可能将这只猫头鹰看作自己的学习伙伴。此外,很多用户在社交网络拿多邻国的通知消息造梗的情况,也是一种对其拟人化的证明。
不过,要让人们真正对学习上瘾,恐怕无法做到。而让人们愿意来一个教育应用学习,其原因必然也掺杂了各种因素(比如,学外语能挣更多钱、轻松的学习环境、操作和交互直观简单以及前面介绍的游戏化设计等等)。但不管怎么说,教育应用最核心的还是它的教育意义,正如演讲者所言:
事实上,我不相信有什么办法能让教育应用程序像抖音、Instagram 或手机游戏那样吸引人。要和短视频里的可爱宠物或网红竞争,确实难上加难。
但好消息是,你并不需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最终你必须教人们一些东西。你看,当你在学习新东西时,你会从中得到意义,而在抖音上刷两小时的视频之后,你只会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
参考资料:
5、开放式远程教育的教学范式 / 加拿大
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entry/10.1007/978-981-19-0351-9_9-1
这篇用于回复读者 shuai.yang@eeoa.com 向周刊咨询的问题——教师常态化使用电子黑板的卡点是什么?
这篇文章虽然讲述的是开放式远程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变历史,但其前言提出的一个问题让我觉得能对读者所咨询的问题带来一定启发,文中提道:“为什么物理技术似乎对面对面学习并不重要?”。
首先,对远程教学来说,有些是必须要依赖的工具:
远程学习依赖于各种工具--书籍、邮政服务、广播、电视、联网计算机等--并通过这些工具得以实现。因此,许多作者通过主要工具来定义远程教育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现场教学又存在哪些必须要依赖的工具呢?黑板?教科书?或者是教室?事实上,就算把这些东西都抽离出去,也能实施教学:
我们猜想,在定义面对面学习的各个时代中,工具相对无关紧要的最大原因可能是,除了语言、写作和绘画之外,几乎没有哪些物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课堂学习,你几乎可以去除包括教室本身在内的几乎所有东西,只留下老师和学生,它仍然会被认可为同样的事物。
可是,如今我们为何会长期基于课堂(特定的教学空间)、讲座、课程、时间(课程)表等模式来进行教学?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
从一个天真的角度来看,面对面学习的新技术通常是引入到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系统中,而不是改变系统本身。这些工具通常是以更好的方式逐步解决相同的问题,它们的重要性通常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很少改变整个系统的结构组成。这有助于巩固一种广泛的信念,即教学法必须放在首位。
作者说的很明确,即面对面学习中引入的新技术(或工具)都是因为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各种策略和方法。比如,为什么要选择在一个安静且不受打扰的空间(教室)而不是吵闹集市旁的一块空地进行面对面教学,就是一种教学策略,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此处的重点在于,之所以在面对面学习中引入各种新东西,是因为先有教学法的需要。同理,教师之所以会在教学中使用黑板,也是如此。
所以,又是因为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涉及到让教师像使用实体黑板的频率一样去使用电子黑板呢?按我的理解,如果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中,有明确需要这样使用电子黑板才能更好满足面对面教学的情况下,那我相信基本不会存在所谓的卡点问题,或者就算有问题也很容易发现和解决。但如果教师没有明确需求,确依然想要让其日常使用,问题可能会变得麻烦许多。
诚然,电子黑板具备许多实体黑板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储存黑板内容、快速且自动识别公式或几何图形、能直接显示图片、支持放大等等。但它相比于实体黑板也是一项复杂了许多倍的技术(或工具),这里的复杂除了电子黑板软件本身以外还包括与其协同工作的屏幕、操作系统、操作笔、键盘、扬声器、网络等等。
而一种复杂的技术或工具,也就意味着使用者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较好掌握。除此以外,相较于使用实体黑板,使用电子黑板遇到意料之外情况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举例来说,像实体黑板,可能一个学期都不会遇到几次使用问题(大概率是粉笔用完了的情况)。但电子黑板就不好说了,因为它除去本身的程序以为,还牵涉许多依赖项,再者,软件程序通常需要更新,这些都是很难避免的风险。
参考资料:
▎融资/收购
1、PlanetSpark 融资 1100 万美元 / 印度
https://startupstorymedia.com/insights-planetspark-raises-17m-led-by-prime-venture-partners-in-round/
PlanetSpark 是一家在线教育培训机构,主要面向 K-8 学生提供沟通、写作以及演讲方面的技能培训,培训方式为 1 对 1 在线直播。任何人都能在该机构官网申请成为教师(不过得通过面试以及考试),会对申请通过的教师培训。此外,该机构会向某些条件(比如没有工作经验的)的申请者收取考试费用。
2、Legends 获得 600 万美元融资 / 美国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legends-the-first-platform-built-to-measurably-increase-confidence-in-kids-launches-out-of-stealth-with-6m-in-seed-funding-302085413.html
Legends 团队花了三年时间研究小学生对未来的准备情况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发现信心不足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是当今孩子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他们对 1200 个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在 12 至 14 岁之间,自信心从 60% 下降到 38%。大多数受访家庭还将自信列为家长希望孩子具备的首要技能。
Legends 认为自信是一种技能,可以被训练。这么看来,也能将 Legends 看作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面向青少年的自信心进行培训。其采用的训练方式为:
Legends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建立的,它为 7 至 11 岁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与父母共同使用的订阅平台(9.9 美元/月)。家庭每天都会收到 5 分钟的信心 "训练" 短信,包括一部关于传奇人物的激励人心的微纪录片,以及一个强化当天主题的互动练习。信心水平通过独特的 "信心档案 "进行评估,该档案结合了用户反馈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自测试版运行以来,90% 以上使用该平台的孩子在最初的 90 天内自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3、Smartschool 融资 150 万美元 / 美国
https://tech.eu/2024/03/13/smartschools-ai-assistant/
该公司为 K-12 学生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辅导学习系统,目的是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它开发的 Yoko 是一款人工智能助手,专门用于帮助美国学生准备 SAT 考试--这是大学录取的一项重要测试。其成本远远低于聘请传统家教。
具体而言,Smartschool 的人工智能辅导学习系统内置了一套题库,大概有 5000 道题。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能向 AI 辅导员(Yoko)求助,此外,根据实际答题情况,Yoko 可以针对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
4、Skillshare 收购 Superpeer / 美国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skillshare-acquires-creator-tooling-start-up-superpeer-to-expand-its-suite-of-products-for-creatives-302088169.html
"2019 年,我观看了长达 10 小时的 ML(机器学习) 课程,其中包含编码作业。当我在做其中一个作业时卡住了,我意识到我没有办法与制作课程的人预约电话。我意识到互联网上的一切设计都是单向的,我们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为此,Superpeer 搭建了一个双向直播平台。简单来说,教师(或出售知识经验者)能够在该平台开设直播课,学生只要付费订阅了教师的直播频道,就能进入直播间与教师实时同步交流,直播间最多支持同时 6 路音视频。
收购方 Skillshare 是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主要教授需要动手实践的技能,比如画画、弹吉他、做视频、织毛衣、烹饪等等,每个课程的时间都不长,通常在 2 至 10 小时的范围。想在该平台开课的人自行申请成为平台教师即可,申请通过后就能在平台上发布视频课程。在收购 Superpeer 之前,Skillshare 只支持异步学习方式(学习者自行观看视频),而现在已经支持通过实时音视频技术的同步学习方式了。
5、Classera 收购 Expert Solutions / 沙特阿拉伯
https://www.wamda.com/2024/03/classera-acquires-expert-solutions-expand-educational-offerings
Classera 和 Expert Solutions 都是为学校提供完整软件解决方案的公司,包括行政、财务、后勤、人力以及教学等各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收购方 Classera 虽然是美国公司,但其创始人是沙特阿拉伯人。
▎教育之美
一堂意想不到的 “尊重” 课
视频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q-YGhtng8
👋🏻 觉得本期有收获?
请将此链接分享给你朋友:https://etthinking.substack.com/
Copyright 2023 EdTech Thinking Contact: octo@eeoa.com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